整合力量 盘活资源 走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作者:李柏阳 时间:2022-01-20 09:47

字号

李柏阳 / 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辉映百年大党的初心使命,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我们逐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
  中国大地贫困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脱贫攻坚中解决的政治保证、价值取向、制度支撑、实践路径、动力源泉、社会基础、作风保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构建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理论,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深刻理解把握、长期坚持。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仍然需要坚持这个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可见,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还是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更是在农村。全党全民全社会必须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倾力奉献、苦干实干,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同心同向、合力攻坚。“改善生态环境,让鸟回来;发展壮大经济,让人回来;弘扬优秀文化,让心回来”,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图为中国观日地标——福建省霞浦县花竹村。

  一、集聚人心,因地制宜,规划资源盘活方案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快速推进,农村资源闲置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的土地与农民的房屋闲置越来越多。房屋没人居住,土地没人耕种,“这边风景独好,可惜无人问津”、“好山好水好寂寞”。农村存在着大量闲置资源,在提倡节约、高效利用资源的背景下,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更好的利用优势资源,建设新农村,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一)调查研究,摸清农村资源底数“三农”问题是每年国家政策研究制定的重中之重,而农村资源闲置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掌握实际情况,致力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开展深入走访、多方交流活动,实地了解本区域的资源概况,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本地区对的情况介绍,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等现状,了解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摸清区域内资源底数,特别是土地、山林、民房、人员流动等基本信息,掌握影响区域发展的资源优势与劣势实情。将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整理,分析本区域发展态势,寻求解决问题方案,寻找工作着力点,逐步形成盘活闲置资源发展优势产业的思路。

  (二)因势利导,形成资源盘活共识。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村资源的宝贵价值的认识,形成热爱家乡、珍惜资源良好氛围,在保护与利用上形成共识,做好整合利用闲置资源思想准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鼓励、和帮助农民走出农业生产单一模式,走进多种生产经营模式的路子。因地制宜,探索自身发展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提供政策支持、加强部门合作、加强风险防控,真正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盘活利用底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与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相衔接,与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相匹配,遵守安全发展理念,符合环保要求,注重绿色发展。

  (三)精准定位,制定资源盘活方案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从实际出发,与村民约定盘活相关原则,探索盘活模式,规范盘活流程。以优势资源品牌为牵引,充分利用闲置土地与民房发展新业态,形成盘活1+N的工作思维导图:对闲置的土地与闲置的民房重新进行规划,逐步完善区域规划编制;对闲置土地和闲置民房进行综合评估,提高盘活的利用率;制定盘活土地与民房的方案,形成一整套符合本区域实情的发展规划;推动盘活利用典型示范,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开拓创新,多措并举,探索资源利用模式

  盘活农村资源,优化配置资源,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变资源为资产的改革之路,为农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随着中央关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政策法规依据的出台,为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新选项。

  (一)集中整治,提升资源利用率。在尊重农民意愿并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村集体积极稳妥开展闲置资源整治,满足农民新增宅基地需求、村庄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产业,实施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

  (二)引进外资发展新产业业态统筹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农村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模式。坚持“宅与地联结、村与户联动、自主与招商并存”的原则,支持培育盘活利用主体。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和闲置住宅。发动群众、回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支持返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住宅发展适合的乡村产业项目。探索“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有实力、有意愿、有责任的企业有序参与盘活利用工作。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闲置土地和闲置住宅进行统一盘活利用。依法保护各类主体的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用好政策,走特色盘活之路鼓励创新盘活利用机制,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各地统筹安排相关资金,用于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奖励、补助等。推动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为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提供支持。结合乡村旅游大会、农博会、丰收节等活动,向社会推介农村闲置土地和闲置住宅资源。突出乡村产业特色,整合资源创建一批民宿(农家乐)集中村、乡村旅游目的地、家庭工场、手工作坊等盘活利用样板。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探索一套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三、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进程,巩固盘活资源成效

  基础设施是发展的奠基石,是激活闲置土地和闲置农房的着力点。在重点解决村内基础设施的同时,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着力提升优势资源品牌效应,不断巩固资源盘活成效。

  (一)改造环境,让更多村民回归创业。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完善村级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成立村集体合作社,整合各专业合作社组织,做强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为村财增收创造持续的增长点。出台政策激励机制,鼓励村民回归自主创业,拓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产业,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以盘活民房为突破点,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开发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等乡村特色旅游产业,让发展的经济利益能够惠及到更多村民身上。

  (二)挖掘优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发挥村集体闲置土地和闲置设施最大经济效益,做大村级集体经济综合体,为村财增收创造持续的增长点。依托现有的特色资源,通过村集体综合体,创建自主品牌,做大自主产业,讲好乡村故事,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一村一亮点。如适合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地方,那就做大做强农业,做出精品来;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地方,那就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落地全村总规,完成乡村资源盘活布局,利用优势资源,吸引更多投资集团入驻,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三)培育乡风,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在探索盘活闲置资源同时,注重铺开“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融合模式和文明实践活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进乡村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鼓励创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将文化融入资源盘活实践中,丰富乡村文明内涵,打造业态活跃、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农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的进军号令,“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展望新征程,前方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不少难关要攻克。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我们仍然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本文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第三期县处级领导干部理论研修班学员)

责任编辑:海峡民生新闻报料:0591-8830110   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整合,力量,盘活,资源,走,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继续阅读
热新闻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推荐
关于我们 诚聘精英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报料
Copyright © 2002-2022 HXMSNEW. 海峡民生网 | 备案标识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916号 | 闽ICP备1801232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