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分享

产经

厦门“以评促改”释放营商磁力

丁南

2018-06-08 17:21

 创新打造“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形成“四个一”工作机制,项目从策划到落地明显提速,成为全国投资审批制度改革新亮点

 

 

□本报记者丁南

  六月初夏,半宵新雨,鹭岛厦门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6月3日~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福建调研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并于4日下午在厦门主持召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厦门市创新打造“多规合一”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形成“一张图纸、一个平台、一张表格、一套机制”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项目从策划到落地明显提速,成为全国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的新亮点。

  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管理平台,厦门市建立了以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的项目生成机制,打破此前部门间互为前置、相互制约现象,审批效率大为提升,有效推动了投资建设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目前,厦门市财政投融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近60%和40%,近90%的审批服务实现“一趟不用跑”或“最多跑一趟”。

  据2018年4月第三方最新评估,厦门市营商环境竞争力已提高到相当于全球经济体第38位水平。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显著改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看好并进驻厦门,仅在厦门自贸片区,三年间企业数量比挂牌前有了7.7倍的增长。

  释放经济发展内生活力

  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厦门正不断释放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

  在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和自贸片区,新设企业可以在受理后的30分钟内拿到刻好的印章。厦门市公安局创新印章刻制四项举措,推行刻章全流程网上办理,使刻制时间由近一个月压缩至“立等可取”,并且下调印章价格10%~15%,为群众节约印章刻制成本近70万元,让办事者省心省力、省时省钱。

  印章虽小,折射的是厦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让改革成果真正转化为惠民便民利民的实际效果。

  厦门市发改委牵头十个领域相关部门,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效能,通过信息化手段搭建“多规合一”、“一站式”服务、“互联网+”、信用信息共享等平台,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降成本、提效率,厦门233项市级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网上审批,电子政务发展指数居全国第4位。

  ——率先全国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多证合一”,实现商事登记“零成本”和最低实缴资本“零首付”,减少5个申办环节。推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实现“一网流转、一表申报、一趟取照”,企业在网上申请后备齐材料的,到现场就可“立等取照”,平均节约1天时间。

  ——全国首创税控发票网上申领系统,实现购票“零出户”、申领“零支付”、传递“零风险”,降低纳税成本1400万元。推行全流程无纸化办税和电子文书网上送达,纳税人可通过网络化、自助式、全覆盖的现代化办税体系办税,纳税申报、缴税、发票领用以及98%以上的文书审批都可全程网上办理。

  ——率先全国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整合7大服务功能,提供87个服务项目,实现与质检总局数据直接对接,与海关总署数据通道对接,为一般贸易全面实现“一单两报”。进出口企业申报项目、通关时间、人力成本分别减少30%、40%和50%以上,每集装箱节约成本600元。

  通过持续努力,厦门在营商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办事环节减少了,时限压缩了,成本降低了。与此同时,营商环境的提升极大激发了发展新动能。2017年,厦门新增商事主体11.8万户,同比增长21.9%,民间投资增长20.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351.18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696.78亿元,同比增长11.0%。

  降低企业运行“制度成本”

  企业“获得电力”的难易度,是衡量一个城市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快捷办理到贴心服务,再到减负降成本,厦门市不断提高企业获取电力的便捷度,带给企业满满的获得感和实惠。

  总投资100.89亿元的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去年5月,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在收到企业的用电增容申请后,当天即派专属客户经理上门协助办理用电立项有关事项,仅用32个工作日就完成增容1台110千伏电压等级、31,500千伏安容量变压器的全流程,快速满足了三安光电公司的生产用电需求。

  为让客户办电“少跑腿”,国网厦门供电公司率先全省实施办电服务“一证启动、一口受理、简化手续”改革,企业提交用电申请并提供营业执照即可启动流程,减少图纸审查和中间检查2个手续。同时,电力工程建设实现“六个零”,即申请零资料、方案零等待、接入零条件、业扩零往返、中间环节零验收、资质零审查;供电服务实现“六个一”,即一次派工、一次上门、一份报告、一次培训、一份协议、业务办理一趟不用跑,预计可减少客户往返38.59万次。

  在开展“六个零、六个一”供电服务创新举措中,国网厦门供电公司利用政府“多规合一”平台收集到的建设项目清单,提前将10千伏公共网络建设到项目规划红线附近,仅2017年度就节约客户电源侧投资成本5700万元。

  规范供电服务收费、降低用电成本,关乎企业的成本和效益。厦门三安光电有限公司动力部工程师洪文滔说,2017年度公司用电2.45亿度,从政策降费方面总共减少电费支出1254.2万元。厦门供电公司营销中心相关负责人则透露,近年来电力减费新政频出,厦门已取消初勘费、用户改类过户手续费、接电前检查复查费、临时接电费等收费项目,每年为企业节省8700万元。

  作为厦门市营商环境改善提升的典型案例,“获得电力”与“印章刻制”“纳税服务”“跨境贸易”等创新举措一道,在全市形成典型引领、以点带面的营商环境工作格局,进一步推动降低企业运行的“制度成本”。厦门市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厦门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减负政策,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行动,为企业减负超250亿元。

  对标先进提升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不仅是生产力,更是一个城市重要的竞争力。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初步构建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并在包括厦门在内的12个城市开展首批营商环境试评价工作。在5月4日召开的第二批营商环境试评价城市工作启动会上,厦门市与北京市代表第一批试评价城市交流介绍了组织试评价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早在2015年7月,厦门市就掀起了一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提出“力争用三年时间,跻身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行列”的改革目标,着力构筑支撑城市转型发展的新的竞争优势。

  厦门市发改委“以评促改”,率先在国内开展营商环境评估试点,连续三年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标新加坡等先进经济体的基础上,立足于“找差距”“补短板”,全力推动厦门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厦门软件园二期是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区,在全市率先组建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园区事务协商委员会,让龙头企业负责人为园区发展规划、政府制订政策、营商环境建设等提供咨询意见,并推举各行业代表为园区日常事务管理建言献策,充分调动了企业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按照《厦门市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计划》,厦门市发改委牵头发动各区、政府部门和商协会等,多渠道发现企业“痛点”,查找部门承诺和企业感受的差距,以市场主体切实感受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确保各项改革创新务实管用“接地气”,提升企业获得感。

  2017年以来,厦门市对标先进出台了多项改善提升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在开办企业、建筑许可、不动产登记、获得电力、纳税服务、跨境贸易、获得信贷、执行合同等方面,不断优化流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站式便民服务、创新人才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等方面推出一批创新举措,为企业提供了高效便捷和周到细致的服务。

  以“获得信贷”为例,着眼于信用监管,厦门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汇集58个单位1.4亿条信用信息,1945家纳税诚信中小微企业通过“银税互动”项目,无抵押无担保获得45亿元信贷支持。

  根据2018年4月份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厦门市2017年度营商环境整体评估报告》,厦门市2017年度营商环境的“前沿距离”分数为75.14,其排名相当于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第38位,相较于2016年度,分数上升1.64个百分点,排名上升2位。

  与国际通行规则对接,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对标,优质的营商环境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一批重大产业链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厦门。2017年,厦门全市302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66.5亿元,同比增长4.3%,超计划完成340.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30.2%。2018年,厦门市共安排316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865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79.1亿元;在列的省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4617亿元。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