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屏南县龙潭村:一水流香的文创古村成了“聚宝盆”

作者:郭超 郑胜平 张声 时间:2020-05-11 17:40

字号

  

  初夏,赋予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别样的景色,这里入目即是风景,入心便是归处。一眼望去,青石板路,小桥流水,黄墙黛瓦沿溪而建,村中“颖水三墩驻,西溪七拱桥”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入夜时分,弥漫着醇厚酒香的民居中,珠圆玉润的“四平戏”曲声扯出了惬意时光,所谓小桥流水人家也不过如此。

  

  中国的民居文化源远流长,被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与文化载体保留至今。曾几何时,龙潭村邂逅了“外出大潮”,原本1400多人口仅余200多人留守。如今民居文化兴起,龙潭村又恢复了往日生机,村里古厝修复一新,村中人丁兴旺,公益画室、四平戏博物馆、黄酒博物馆等焕然一新的院落,既保存了传统风格,又融入新的现代气息,龙潭村成为令人瞩目的“网红村”。

  涅槃新生

  龙潭村地处熙岭乡东南部,是省级传统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村落保存相对完整,房屋建筑风格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台戏、一坛酒”独具特色。

  “我们村原来有120多栋明清建筑。由于建造年代久远,并不适于人们居住,继续保存又需要重金修缮,拆除重建又于心不忍,取舍之间,只能看着古民居被岁月慢慢侵蚀。”村支书陈孝镇感慨地说道。

  

  近年来,为了推动文创产业扶贫,屏南县因村施策、创新实践,闯出了“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屏南文创”模式,民居文化成了其最具魅力的部分,这也让许多村民对龙潭村的复兴有了信心。

  龙潭村第一书记夏兴勇说,传统民居是当地村民的时代记忆,是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村庄的灵魂,延续着村庄的文脉。建新中如何守旧,革故后怎样传承,这是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龙潭村针对古宅大多为土木结构的特点,聘请老工匠艺人,以“拯旧如旧,保持原貌”的原则,修建如初。

  为了活化文化遗产,龙潭村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时,也注重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龙潭村是目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戏唯一留存的地方,这个剧种没有曲谱,只有少数的手抄剧本,数百年来,它就依靠着农民艺人口传心授得以传承,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剧种日益衰落。为此,龙潭村建起四平戏博物馆,复兴“戏窝子”,戏班子重新开班。

  

  屏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龙潭村家家必会的手艺。如今村里也建起了黄酒博物馆,传承酒文化。此外,村里还建设有公益艺术教学中心、图书馆、美术馆、音乐厅等一批文化休闲公共设施,搭建了古村的文化平台。

  “移民”助兴

  

  “屏南文创”赋予了民居文化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在文创模式的助力下,龙潭村显现出由里及外的复兴之态,也带来了崭新的旅游体验。

  为保护古民居,龙潭村创新投融资机制,引来海内外新“移民”出资修缮古民居。谁租房谁修缮,村委代租代建,将古民居以每平方米3元钱、使用期为15年租予新“移民”。目前,龙潭村有32栋古民居采取这种做法,吸引了来自英国、香港、北京、南京、重庆、上海、杭州、厦门等地的100多人落脚龙潭,承租修缮古民居,并长期定居。

  来自北京的何素珍,放弃都市生活,来到龙潭村定居,将已经废弃多年的老院落改造成有品位的文创空间“悠然之家”。在村里,何素珍和村民一起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油画,边画画边经营文创空间。她开心地说:“这里的民风淳朴,人情味浓,相处融合十分自然,不感觉有丝毫隔阂。”

  

  “我和朋友合租了一幢古民居作为文创空间,名为‘静轩’。还与妻子租下了两幢,按照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改造成了书屋和咖啡屋,取名‘随喜’。”来自江西的曾伟说,白天,他的妻子去村里小学支教,而他或是创作或是向老乡们学习种菜、酿酒技艺;晚上,新村民们哼上几首流行音乐,老村民们唱上几段“四平戏”,此起彼伏,日子过得悠闲自在。

  村新业旺

  清晨,阳光透过树梢,撒向晨雾中的村舍。在艺术爱好者眼中,龙潭村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留影的绝佳背景,是写生和摄影首选外景地。短短几年时光,龙潭村成为国内外游客旅行目的地和宜居的心灵家园。村里休闲旅游业火了——节假日游客爆满,周末常常一房难求;村民开的四个农家菜馆门口经常排起长龙,农副产品卖得红红火火。

  “我在这住了大半辈子了,怎么也想不到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50多岁的陈孝高家里的百年老屋如今十分热闹,他与妻子办起了民宿,生意红火,看着旧房子变成“聚宝盆”,陈孝高的妻子喜上眉梢。

  

  目前,龙潭村已有80幢古民居进行了修复性建设,既保存了村庄原有风貌,又发展起书吧、咖啡屋、民宿等新兴业态,每逢双休日,龙潭村广场都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游大巴。许多在外的村民和大学生开始返乡创业,他们或出租闲置院落,或成为文创项目员工,或自营餐饮、民宿、传统手工艺等项目……

  “文创团队的植入,是通过艺术家的眼睛发现被我们忽视的遗产价值,也通过艺术家的思维拓宽村民的发展思路。”龙潭村村委会主任陈孝起说,随着新村民们来到龙潭村,老村民们在思想和生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滴滴”声响起,在村委会边上开农家乐的陈坤又接到了微信订单,他开心地说:“平日,每天都有两三桌客人。遇到小长假和周末,几乎爆满。”陈坤觉得村子最大的改变就是有了人气,“单凭元旦、春节的收入,就比之前在外打工一个季度挣的还要多。”

  民居文化的兴起,给龙潭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新老村民的共存共生,让原本死寂的龙潭重新焕发了生机,也给乡村发展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青山依旧,黛瓦如故,与绚丽油彩交相辉映后,终将是一个不一样的龙潭村。(记者 郭超 郑胜平 通讯员 张声平 张尚瑶)

 
责任编辑:海峡民生新闻报料:0591-8830110   本站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福建,屏,南县,龙潭,村,一,水流,香的,文创古,
继续阅读
热新闻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推荐
关于我们 诚聘精英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友情链接 报料
Copyright © 2002-2022 HXMSNEW. 海峡民生网 | 备案标识闽公网安备 35010202000916号 | 闽ICP备18012327号-2